博物馆、艺术馆开启“云看展”模式 这样的体验你满意吗?

  “云看展是业界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种应对方式,但它并不是昙花一现,而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。”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、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郑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将藏品数字化,通过社交媒体与公众互动,是近年来全世界博物馆都在努力做的事。

  关于“云看展■■◆★”吸引人之处,69.7%的受访者觉得是“随时随地可以看,不受展期影响■■”,59.5%的受访者觉得是■◆★■“不用扎堆排队,更方便”,52◆◆■★★.9%的受访者觉得是可以“更近距离看到展品细节◆■★★★”★★■■★■。其他还有:有沉浸式效果,身临其境(44★★◆■◆.6%),技术元素丰富,趣味性强(38.0%)等。

  “数字化突破了时空界限,将更多藏品以更精致和更全面的方式展示给民众★◆,使展览内容、设计更丰富多彩◆■,也可以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艺术。值得一提的是,现在业界对观众的界定,已经有了虚拟观众这一类,就是指那些使用博物馆网站★◆★◆◆■、通过邮购等方式购买博物馆商品以及与之有关联的观众。这一类观众的井喷式增长★◆◆★■■,一方面反映了博物馆巨大的网络市场和无限的数字化潜力,另一方面也倒逼场馆在数字化的道路上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双重建设。◆◆★”郑奕说。

  刘静希望,线上展览能做好与观众的互动★◆■◆。“我家孩子每次去看展听讲解时■■■★,都喜欢提问题,有的讲解员能及时回答小朋友的问题★◆。但是在线上看展时★■◆■★★,如果没有互动■★★,小孩子的问题就没法得到解答了”★■◆。

  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★★◆■◆★,许多博物馆、艺术馆等开启了◆◆★“云看展”模式,线下展厅、文物等都被搬到了屏幕上。中国国家博物馆◆◆、敦煌研究院等博物馆还入驻了电商平台,开启了直播■■■。

  第一◆★,文博策展活动的数字化应用流于形式,★◆■■■★“事实上,所有形式都应为内容服务,内容为主题服务◆★■★◆★。唯有聚焦内容、练好内功,才能减少同质化现象,讲好博物馆、展览★★、藏品等的独特故事”。

  “看来看去,我感觉还是大型博物馆的线上展览更吸引人★★★◆。”刘宇期待有更多中小博物馆举办“云看展”活动,“虽然现在疫情形势稳定了,一些博物馆也有序恢复开放了,但是我觉得线上展览的形式挺好的,期待它可以持续发展下去”。

  前不久■◆,在北京工作的85后刘静(化名)带着7岁的孩子■★◆,看了一场关于北京中轴线的线上展览。★◆★◆★“孩子对城市的历史文化感兴趣,以前我一有时间就会带孩子去看展览。这是第一次体验线上看展,总体感觉还不错■◆■。主持人和展馆的讲解员相互配合,一起讲解中轴线的历史典故,挺生动的★◆■■”■■。

  “这段时间◆★■■■,各大博物馆的线上展览满足了我看展的心愿。■◆★”金希觉得,“云看展”体验◆■★■“很赞”,“我关注了故宫的公众号,上面有VR看展功能,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看自己特别喜欢的钟表展、珍宝展。我还在故宫的官网上看到了各类馆藏品的专区,检索到了《清明上河图》,图片可以放大,画面很清楚。还有一些瓷器展览,可以360度旋转,从各个角度看★◆★■★”。

  对于“云看展”◆■★◆,受访者有哪些期待◆◆★★?调查显示,53.4%的受访者期待增加互动性强的环节,51.8%的受访者希望可以多一些常态化的线%的受访者期待增强在线%的受访者建议丰富对展品的专业讲解。其他期待还有★★◆■◆★:向更多的展馆普及应用技术(37◆★◆■.8%),满足不同群体的观展需求(35.7%)等◆■★■。

  刘静觉得◆★◆■★,◆★★★◆“云看展■◆■■★”可以突破线下展览对于参观人数的限制◆◆,能够把优秀文化传播给更多人■★■◆★■,进一步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。

  来自江西的大学生刘宇注意到,这段时间线上展览比较火爆,许多博物馆采用了直播的形式,推出了“云看展”、VR看展服务。“有的博物馆★■,展品内容丰富◆◆◆、技术力量雄厚,做的线上展览效果不错。但有的展馆本身在线上的投入和准备工作不够充分,观展体验不佳★◆★★★。”刘宇感觉■★★◆★,部分博物馆的线上展览比较粗糙◆★◆■■★,★★“比如呈现静态的图片没有讲解★◆■,直播时画面抖动厉害★■◆■★,主持人缺乏知识储备等■◆★◆■”★◆◆■■。

  金希觉得,★■◆“云看展■■”最大的方便之处就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,观众可以随时观看。“像我们学生,除了假期,平时很难有机会去其他城市看展◆◆★■■★,但是线上看就很方便了。我记得《清明上河图》之前在故宫进行线下展览时■■■★◆★,吸引了很多人排队去看。现在我可以一个人坐在电脑前,细细地看”。

  近日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,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★◆★■◆◆,85.2%的受访者体验了“云看展★◆■◆”。体验过“云看展”的受访者中◆★■■■■,88.7%的人感到满意。53.4%的受访者期待线上展览增加互动性强的环节★◆◆。

  调查显示,85◆◆★.2%的受访者最近体验了“云看展★■◆”。体验过★◆■◆■★“云看展◆■■■◆◆”的受访者中,88.7%表示体验好,感到满意★◆★★。

  在沈阳故宫博物馆“古趣童心清宫文物中的儿童世界★◆◆”展览中,小志愿者通过直播向观众讲解★◆。新华社供图

  来自辽宁的金希(化名)读大三◆◆★◆★★,对文化类展览十分感兴趣。但他平时学业繁忙,有时想看的展览在其他城市举办,不方便去看。

  90后王春在四川某私企工作,虽然看过几次线上展览,但他觉得★★◆,线上的观展效果不如线下好。“隔着屏幕欣赏艺术品■◆■★◆■,没有在现场看得清楚。有些书画展,实际的展厅光线并不那么明亮■■,但有的线上直播,可能为了照顾主持人■◆■★◆,会把光线调亮,但照到展品上效果就不好了”。

  第二,一些博物馆缺乏足够的研究积累,★★◆◆“场馆在应用新技术之前★★,需要有充分的研究作为铺垫。毕竟技术只是手段,唯有从藏品中获得灵感★★◆◆◆★,基于扎实的研究,才能打造真正的数字化创新◆★■★”■◆★■◆★。

  第四,一些博物馆的★★◆★“数字化◆◆■◆■■”只是进程,★■◆■◆“博物馆应更进一步■★■◆,将进程性成果与大众分享,与虚拟观众交互◆■,这样才能真正践行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属性■◆”。

  第三,不少场馆的数字化工程存在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的问题,“所谓的互动及相关技术应用■◆,并非越复杂越好■★◆★,互动展项也不是越昂贵越好。任何时候,合适的才是最好的。要注意避免过高的成本和盲目攀比”。